【痛失愛兒】4位媽媽孩子同患憂鬱症輕生亡 流淚細訴喪子之痛望大眾關注焦慮問題
發布時間: 2019/12/11 14:02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15
白頭人送黑頭人,失去子女的痛難以想像。新加坡有4位媽媽喪子,她們愛兒由11歲至20歲因不同問題引發焦慮或憂鬱症,流著淚水、鼓起勇氣再次憶起訴說愛兒,是希望大多關注年輕人輕生、患憂鬱症的問題,亦呼籲面對困境的年輕人不要一人承受痛苦,父母永遠都會陪伴他們。
新加坡有一群媽媽發起「PleaseStay. Movement Singapore」活動,她們有子女因自殺而喪生,年齡在11歲至29歲之間,媽媽努力在悲傷和痛苦中找力量,希望藉「Please Stay」(請留下來)活動呼籲大眾關注及防止年輕人自殺的議題,多了解焦慮症及憂鬱症,叫孩子抱有希望。
媽媽發起活動憶愛兒
「PleaseStay. Movement Singapore」Facebook專頁在今年10月開設,其中有4位喪子的媽媽拍攝了影片,細訴對亡兒的思念,有關短片於10月27日發佈,引起網民回響,有近3萬名網民分享。影片中分別有Evan媽媽、Mitch媽媽、Zen媽媽和Josh媽媽分享,他們的孩子分別於11歲、16歲、17歲及20歲輕生亡。
Evan於11歲離開,媽媽回想一家人移民到澳洲,一年後決定回新加坡,猜想兒子難以適應這轉變。Evan有跟妹妹分享自己負面想法,可是不准妹妹跟母親提及。
兒子離世後,我在他facebook收到信息,他的朋友表示見他取得不好成績哭時,應該要察覺到不妥……是我們給兒子學業壓力,加上同輩壓力及比較,令他自覺做得不夠好。
不察覺問題嚴重性
Mitch的媽媽指兒子上幼稚園K1時被確診有閱讀障礙,一直怕他因而沒有自信,會小心不希望給他更多的壓力。可是在他中三時,在考試期間失眠出現焦慮,以為只是踏入青春期出現轉變,而不知道他是有抑鬱焦慮。
Zen 媽媽發現兒子因感情問題而出現自殘的行為,以為他會慢慢釋懷,沒想到是出現焦慮。
曾帶他看心理醫生,以為食了藥,兒子的情況會痊癒,沒想過他的情況比所想的嚴重。兒子離世後,自己出現創傷後壓力候群症感。
而Josh 媽媽想起在兒子追思會上,有一人獨自在哭,他表示因為Josh的努力令團體取得好成績,令他獲得好工作,媽媽想起愛兒總是為他人著想、很善良。
呼籲正視焦慮症憂鬱症
4位媽媽勇於揭示痛失孩子之悲傷,她們均希望患有焦慮症或憂鬱症人,要視它們是病需要治療,要為愛自己的人不要放棄,抱有希望。憂鬱症患者表面看來很開心,而內心深處無法知道他們有多焦慮,這是憂鬱症真正的可怕。
找人幫忙不代表軟弱,不需要一個人受苦,可能父母未必明白你,但請相信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,會陪伴一起走出黑暗。
她們希望家長們不要合理化、淡化小孩的感受,發現有很多家庭拒絕相信孩子有憂鬱的傾向,父母應當了解孩子是真的傷痛。
責任編輯︰顏紫燕